朱美芳院士:提升我国化学纤维科技含量,迈向纤维强国

2023-07-30 20:23:10
来源:

双碳格局下新材料发展

7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出席“科技引领·向新而行”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二期)新材料专场,并发表题为“双碳格局下新材料发展”的演讲。朱院士通过研究背景、进展以及未来展望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可循环纤维材料在国家战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她表示,在“双碳”战略实施背景下,提升我国化学纤维科技含量、发展功能与智能纤维新材料和绿色化生物基纤维,对我国从纤维大国迈向纤维强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资料图片)

绿色化生物基发展前景广阔

纤维一般是指具有足够的细度 (直径<100μm) 和足够长径比 (长度/直径>1000), 并具有一定柔韧性的物质。金属、矿石、生物体、高分子, 只要满足上述定义均可视为纤维。朱美芳介绍道,目前我国化学纤维的产业规模持续增加,2022年, 我国化纤产量近6500万吨, 占世界总量>70%,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约85%,化纤行业收入超过万亿, 出口超过500万吨, 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上市超过30家。

相较于作为合成纤维起源的欧美国家,在发展功能智能和绿色化生物基材料方面中国仍有广阔发展空间。朱美芳指出,化纤工业现有节能低碳技术应用普及水平较弱, 循环利用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其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与面临三大瓶颈分别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能力、产业链知识化数字化的能力、化纤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我国化学纤维科技含量, 从纤维大国迈向纤维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绿色化生物基可降解循环再生纤维材料是主流发展方向。“她强调。

涤纶在纺织品产业中的循环利用

朱美芳提到,目前纤维原材料结构趋向多元化,增加绿色设计实践探索,制造缓解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品链基本形成,可持续消费趋势逐渐显现。同时,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加速系统转型也面临着多维挑战,如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创新不足;顶层设计及相应的政策、配套制度和标准体系需完善;绿色消费市场对产业的驱动力不足;缺乏统一愿景和产业协同、系统转型合力未成;缺乏推动循环时尚的专业人才。

通过展示废弃纺织品提取出可再生能源的详细步骤,朱美芳向大家介绍了涤纶全生命周期绿色循环利用概念,该技术实现了涤纶合成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向环境0排放, 节约资源,进一步体现了循环经济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运用。

木质素碳基纤维及其高值化应用

木质素作为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是一类具有芳香族结构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碳源, 每年自然界中可产生5到36亿吨。朱美芳表示,木质素存在于树木中,看上去像泥土,却可以做成有用的纤维。木质素的含碳量大概是68%,比黏胶纤维含碳量更高。由木质素制造碳纤维是非常好的资源,小到电脑,大到自行车、汽车,都可以用碳纤维复合材来制造,其特点之一是非常轻便。

值得一提的是,木质素基碳纳米管纤维的整体性能近似于使用精细化工品生产得到的碳纳米管纤维, 电导率高于大部分商业碳纤维,同时具备高柔韧性、高拉伸强度和高导电特性, 优于迄今为止大多数生物质衍生的碳基纤维材料。

纤维的发展,不仅仅是民生产业,更关乎国家战略。朱美芳对未来中国新材料和新纺织经济进行展望,提出了五大目标:进一步优化原材料结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转向基于循环经济原则的纺织品设计;进一步提升制造过程的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商业模式,扩大绿色消费;促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提质升级。

据悉,“科技引领·向新而行”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二期)新材料专场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宁波银行上海分行联合主办,上海市新材料协会协办,并得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的特别支持。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文字:宋歌、顾至冉

统筹:顾至冉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