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一枚火箭的降本之路 每日视点

2025-06-28 18:18:19
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钱学森就在他的著作《星际航行概论》中明确提出了“回收运载火箭”的设想。

  如果能回收火箭,会有什么好处呢?简单概括为四个字:降本增效。

  火箭成本的“大头”是发动机和箭体,一级箭体的成本占70%以上。如果能实现回收再利用,就可以均摊每次发射的成本。然而,回收一枚火箭,并不容易。实现从“一次性产品”到“可重复使用”,需要解决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首先,火箭需要一个新“大脑”。可回收火箭的“新大脑”也叫“箭载计算机”。我们借鉴自动驾驶的设计思路,采用车规级芯片替代航天级芯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定制化开发,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使成本比传统火箭的定制“大脑”降低超50%。其次,我们给火箭的发动机装上“油门”和“刹车”,让它能精准调节推力。最后,我们将火箭燃料贮箱的材料从铝合金换成了不锈钢,让它更加便宜、耐用,并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控制增重幅度。

  目前,我们的第一枚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目标是把国内火箭发射价格,从每千克10万元左右降到每千克2万元左右。

  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突破,可重复使用技术使得火箭从“一次性产品”逐渐变成常规运输工具,开启高效经济的航天产业发展新阶段。更激动人心的是,随着发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普通人也能有机会体验太空旅行。(记者赵竹青整理)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