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王佳伟
“围墙拆了后,房间比以前更亮了,院子也宽敞了。”3月22日,在商洛市商州区城关街道安居巷小区,居民孙鑫阳高兴地说。
安居巷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19栋住宅楼组成。然而,由于建设年代久,缺乏有效管理和日常维护,影响了住户的生活质量。
今年以来,商州区将安居巷老旧小区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通过环境优化、设施完善,全力推动小区从“忧居”迈向“宜居”。
近年来,商洛市立足秦岭山水资源禀赋,确立了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的目标,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城市建设,一座生态宜居之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小区空间从“无章”走向“有序”
“以前,小区院子的空地总是被一些堆放的杂物占据。小区环境整治以后,空间大了,还新规划了停车位,比以前方便多了。”在商州区城关街道窑头社区报社小区,住户侯爱云说。
窑头社区党支部书记代朝利介绍,该社区不仅针对各小区环境卫生进行整治,还在社区打造休闲空间,为辖区群众停车、运动、休闲提供方便。
类似的还有城关街道西街社区金泉小区。
金泉小区党支部书记郭绪文介绍,小区始建于1998年。随着时间推移,小区设施逐渐老旧,楼道随处堆放杂物,公共区域也被居民占用,既影响环境美观,又存在堵塞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
商州区委组织部联合西街社区、金泉小区党支部成立了金泉小区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利用小区公告栏、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小区环境整治的意义,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共同维护良好的人居环境。
商洛市全面排查摸底所有小区自建柴棚等乱搭乱建情况,并建立台账,由各包抓单位负责,广泛宣传动员,累计拆除违建柴棚、破损门头露台等834处,拓宽内部道路2.62万平方米,打通消防通道216处,清运小区各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楼间杂物16.3万吨,粉刷墙面34.37万平方米,修复绿地和补栽苗圃11.2万平方米,规整通信线缆16万米,拓展公共生活空间,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从“欠缺”走向“完善”
“小区原来没有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现在统一安装了,既方便又安全。”商洛市小学家属院居民王婷谈起小区的提升改造,不停地称赞。
商洛市丹江春晓小区此前也存在类似状况。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物业在走访业主的过程中了解到,现有充电设施无法满足业主需求。后来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小区新建了充电设施。
近年来,商洛市区内新能源汽车逐渐增多。为了方便车主充电,很多小区安装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窑头社区还开设了邻里食堂、便民小超市、书香阁、茶吧、暖心警务室、养生馆、爱心理发室等,并新建了塑胶运动场,为辖区居民提供健身场地。
记者从商洛市政府了解到,商洛市利用拆违腾出的公共生活空间,补齐各类基础设施短板,新规划汽车、摩托车停车位7783个,实现电动车充电桩全覆盖,更新和维护供气、供暖、供水、排水管道1.61万米。
同时,商洛市因地制宜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小区新建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13个,开办社区邻里食堂、便民小超市、快递驿站、书香阁、茶吧、暖心警务室、养生馆、爱心理发室等便民服务点121个,投入自助净水机和无人售货机、售药机126台,增设垃圾分类箱5766个,有效解决了居民用水、用电、用气、取暖和停车的难题。
管理服务从“被动”走向“主动”
“这套管理系统对中心城区401个小区全覆盖,屏幕上是各小区的实时画面。”在商洛市社区智慧化物业服务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负责人董顺钰告诉记者。
商洛市社区智慧化物业服务指挥中心通过智能设备、物网互联的5G智联技术,结合智慧管理平台的54种AI算法,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
“比如居民家中水电出现故障,就可以在我们的小程序上进行报修,留下详细地址,我们中心会立即进行电话回访,维修人员短时间内就能赶到现场。”董顺钰说。
针对全市“三无”小区、单位自管小区的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商洛市创新推行小区物业服务管理“4+5”模式,高标准建成商洛市社区智慧化物业服务指挥中心,实现24小时实时数据分析和统一管理,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服务电话便捷办理相关事宜。
在物业服务方面,目前,商洛市从中心城区到各县城的物业服务实现全面覆盖,有效填补了多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的空白。